老鷹第一次教小鷹飛翔的辦法是把小鷹帶到一個不算太高的懸崖邊, 然后把它踹下去;第二次把小鷹帶到稍高的懸崖邊,再踹下去,一直到把小鷹訓練得能在高空中自由地翱翔。狐貍父母將斷奶不久的小狐貍趕出了溫暖舒適的洞穴,驚慌失措的小狐貍不得不離開“安樂窩”,走向潛伏著危險、卻又能任其施展才華的大千世界。
小鷹是被鷹媽媽踹下懸崖的,小狐貍是被父母逼著獨立生存的。在動物世界,它們都十分重視培養(yǎng)下一代的生存能力。因為這是動物能夠生存,能繁衍后代的唯一途徑。生存能力的培養(yǎng)就是注重獨立自主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有一些父母怕累著孩子,怕孩子做不好,自己重新做太麻煩、太費時間,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在孩子的生活中充當保姆的角色。以至于孩子長大了,自己的事還要讓家長一手包辦。
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,從兒童發(fā)展的觀點來看,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,就等于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(fā)展的機會,久而久之,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,越來越依賴別人。所以父母要 本著“大人放手,孩子動手”的原則,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當孩子嘗試的時候,只要不是極端危險的和損害別人的,就不要橫加指責或制止,而應該鼓勵孩子“自己來”。
很多育兒書里都提到,家長培養(yǎng)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,就是讓孩子與我們保持獨立,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有一天當他們離開我們的時候,能自己獨當一面。
我們希望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翻版或延伸,而是一個獨立的人,與我們有著不同性情、不同品味、不同感知、不同期望、不同夢想的個體。
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立的人?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,讓他們親自經(jīng)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掙扎,讓他們在自己的錯誤中得到成長。
育兒暢銷書《如何說孩子才會聽,怎么聽孩子才肯說》中就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立能力提出了六點建議:
一,讓孩子自己做選擇。比如讓孩子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上學,可以提前一天給孩子提供參考溫度,便于孩子思考。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足夠的尊重與鼓勵,忍住不要參與。每個小小的選擇都會讓孩子有機會控制自己的生活。
二,尊重孩子的努力。建議多鼓勵孩子,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。當家長去尊重孩子的努力時,孩子才會集中精力去解決問題。如果家長越界包辦,那么就剝奪了孩子鍛煉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阻礙了孩子的成長。最終形成總是依賴大人的現(xiàn)狀。
三,不要問太多問題。“你去哪兒了?”“出去干嘛了?”其實家長這樣問,是關(guān)心孩子的表現(xiàn),但是背后也存在了自己的焦慮及不信任孩子,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,
四,別急著告訴答案。當孩子提出自己的疑問是,我們要引導與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。過程中可以給孩子一些小提示,但是不要參與,做一位“懶”父母。急于給孩子答案,對他們沒有幫助,就像是家長在替他們做腦力勞動。把孩子的問題反問回去,讓他們做進一步的思考,這才是最有幫助的。
五,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。校醫(yī)可以和超重的孩子討論飲食習慣,牙醫(yī)能解釋不刷牙的后果。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,這些外界資源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信息,這樣的信息不僅專業(yè),更具權(quán)威,而不是只從爸爸媽媽這里得到答案。
六,不要放棄希望。生活的樂趣來自于夢想、期待和幻想。夢想是用來追的,不一定要實現(xiàn)。當孩子提出天馬行空的夢想理想時,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持他。
為人父母,“因為愛,所以我要為孩子多做點”,這是本能;“因為愛,所以我要為孩子少做點”,這才是智慧。努力學會放手,做個“不管教”的父母,這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課。父母要懂得愛需要放手,有意識的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,才能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。